2026世界盃下注首選—金享Online
球場裡的冰箱,球場外的變化
MLB球員都不喝啤酒了?美國人看球飲酒量創新低!在紐約大都會隊的主場休息室裡,櫃檯下方悄悄放著一台小冰箱,裡頭擺滿了啤酒。可是,大多數時間,冰箱前面都被一台金屬洗衣車擋住。就算沒有遮住,也幾乎沒人去開啟。比賽結束後,那些排得整整齊齊的 Miller 與 Coors 幾乎都還原封不動。偶爾,才會有特別口渴的大都會球員走過去拿一罐——像是 Pete Alonso 在打破 Darryl Strawberry 的隊史全壘打紀錄後,開了一瓶啤酒慶祝。但那只是特例。更多時候,這箱酒就像一個時代的遺物,靜靜放在那裡,無人問津。
取而代之的,是一瓶瓶酸櫻桃汁。很多球員回到置物櫃時,會看到桌上放著這樣的小瓶飲料。這種抗氧化飲品據說能減少發炎、加速恢復,甚至提升睡眠品質。於是,如今在球員半裸著身體、滿身汗水的時刻,你更常看到他們一口口灌下櫻桃汁、冰沙或蛋白飲,而不是慢慢啜飲拉格啤酒、黑啤或是威士忌。
這就是 2025 年的職業棒球——一個與過去截然不同的場景。
更多體育延伸:不管是MLB或是NBA,又或是足球、F1、拳擊等相關體育議題,絕對要來看看最專業的球爺體育專欄,【球爺不是糗爺】
「你聽過那些故事,但現在…不能那樣做了」
和超過三十位大聯盟球員、教練以及高層聊過之後,幾乎所有人的說法都指向同一個趨勢:球員的飲酒量正降到歷史新低。
一位多次入選明星賽的球員對《Yahoo Sports》說:「現在的喝酒比較像歐洲風格——我會小酌,享受那個氛圍。但不是為了喝醉,不是為了出去胡鬧,因為現在你不能那樣做。你聽過以前的故事,但現在真的不行。你就是不能那樣了。」
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轉變,每個人都提到了一些不同的理由。有人強調社群媒體的無所不在,讓身為公眾人物的球員更害怕在外喝醉被拍到;有人提到大麻合法化與取得容易,讓不少人把它視為比酒精更理想的放鬆選項;而幾乎所有人都一致認為,當今大聯盟的競爭強度前所未有,投手球速更快、打者揮棒更猛,誰也不敢因為一晚的放縱就賠掉自己的競爭優勢。
不論原因是什麼,棒球界的「少喝酒潮」其實只是反映了整個社會的趨勢。

MLB球員都不喝啤酒了?年輕世代推動的「戒酒」浪潮
根據蓋洛普上個月的民調,美國成年人裡僅有 54% 表示自己會喝酒,創下歷史新低。這一下滑主要由年輕族群與 Z 世代推動。密西根大學 2023 年的研究更指出:19 到 30 歲的年輕人裡,過去兩週曾經酗酒的比例僅有 27.2%,是該研究有史以來最低;每天都喝酒的人只有 3.6%,同樣創下新低。總體來說,無論是近 30 天內喝酒、每天飲酒或酗酒的比例,在過去十年間都在持續下降。
從表面看來,職業棒球員應該是「高風險族群」:他們一半時間在外地比賽,離家人很遠;大多數身邊圍繞的都是二、三十歲的男性;金錢對他們不是問題;最重要的是,這是一份壓力巨大、通常深夜才結束的工作。過去,這些條件往往會把球員推向酒精與夜生活,作為比賽後的放鬆方式。
但現在,他們選擇的出口變了。
棒球與酒精的百年糾纏
棒球與酒精的關係,可以追溯到這項運動最早的年代。貝比・魯斯(Babe Ruth),這位最早的棒球神話人物,就以愛喝啤酒著稱。另一位名人堂成員泰・柯布(Ty Cobb)曾描述過這個畫面:「我曾在午夜見過他靠在床上,一口氣點了六份三明治、一盤豬腳,再加上一壺啤酒。他能把這些全掃光,同時還叼著一根又粗又黑的雪茄。」
洋基傳奇米奇・曼托(Mickey Mantle),他的生涯在三十出頭就因酗酒而急轉直下。他自己也坦承,在全盛時期,他經常帶著宿醉上場打球。
再看 1980 年代的紐約大都會,那簡直像是一群參加單身派對的人偽裝成球隊。他們會在比賽前、比賽中,甚至比賽後一起喝酒。Keith Hernandez 在當年就以習慣比賽後要有一桶冰鎮啤酒聞名,邊喝邊接受媒體訪問。他的隊友 Ron Darling 在書裡回憶,球員甚至會在比賽中「快飲啤酒」,然後趁自己排在第三或第四棒時,利用那股酒精刺激加速安非他命的效果,好讓自己再次亢奮起來。
還有名人堂球員 Wade Boggs,那個「單趟飛機能喝下一百罐啤酒」的傳說,雖然他自己後來澄清實際大概是七十罐,但依舊成為他生涯最持久的八卦之一。
進入 2000 年代,Derek Jeter 幾乎是夜店常客。他的夜生活傳得沸沸揚揚,甚至在 2003 年被老闆 George Steinbrenner 公開指責。等到退役後,他才坦承那些傳聞都是真的:「星期一 China Club、星期二 Spa、星期三 Envy、星期四 Cheetah……這樣一路下去。」Jeter 還補了一句:「以前只有 Page Six 八卦專欄,全是傳聞,現在不同了。那時候你要嘛親身經歷過,要嘛就只是聽說。現在,大家什麼都會分享。」
這句話點出了整個世代的轉折:社群媒體的出現,徹底改變了球員的行為邏輯。
「去酒吧夜店幾乎消失了」
許多現役球員也回應了 Jeter 的說法。一位明星球員在被問到為何現在球員不太出門夜遊時,直接從置物櫃裡掏出手機,說:「就是因為這個。」另一位知名球星則分享過一段經歷:某次球隊贏下季後賽系列戰,全隊決定一起去夜店慶祝,「那一晚很有趣,因為我們大家都在一起。但問題是,四周的人全都拿著手機在錄影,真的很困擾。」
這就是新的趨勢:喝酒的確減少了,但去酒吧或夜店幾乎完全消失。
尤其是對大城市球隊的明星球員來說更是如此。像 Jeter 那樣夜夜登上小報頭條的年代,已經一去不復返。前大都會投手 Matt Harvey,因為夜生活過度最終斷送了大好前途,或許是最後一位被貼上「派對動物」標籤的明星。現在,晚上拿著酒杯被拍到,對球員來說完全不值得。
因此,當 Paul Skenes 在大學世界大賽期間被拍到出現在酒吧,他手上的其實只是一杯水。Aaron Judge 有了孩子後,更成了宅男;大谷翔平更不用說,他以嚴格的睡眠規律出名,夜生活與他完全絕緣。
「大麻上場,酒精退場」
但別以為球員賽後活動變得乖巧,就代表他們完全沒了「嗜好」。一位明星投手直接說:「我覺得大家不喝酒了,是因為現在都抽大麻、打電動。」另一位總教練被問到球員為什麼少喝酒時,甚至直接做出吸菸的手勢,大笑著暗示:大麻。
隨著美國大部分地區大麻合法化,這種藥草在社會中的接受度直線上升。根據密西根大學的研究,年輕人一年內用過大麻的比例高達 42.4%。皮尤研究也顯示,美國有 八成人口居住在有大麻販售點的縣市。
對一些老派人士來說,大麻曾經意味著懶惰、散漫、缺乏鬥志。但隨著時代改變,觀念也在改變。一位教練坦言,當他發現隊上最佳球員——一名常年明星——會在賽後吃大麻軟糖放鬆時,他一開始震驚又擔心。但後來他發現,這並不會毀掉選手的職業生涯,反而比酒精來得更利於恢復。
不少球員也同意:從酒精轉向大麻,讓他們覺得身體狀況更健康。一名國聯救援投手更直白:「自從我抽大麻的量上去後,我的防禦率就下來了。」
比賽強度提升,酒精退場
最終,球員飲酒習慣的轉變還是回到一個核心:表現。無論是為了勝利,還是為了合約,現在的大聯盟比過去任何時代都更殘酷。
根據數據,2025 年 MLB 的平均速球球速來到 94.4 英里,創歷史新高,比 2007 年追蹤球速的第一年還快了 3 英里以上。打者則有更精密的球探報告、模擬投球機器、擊球數據追蹤技術。競爭的縫隙越來越小,每一點優勢都必須保住。
這與 1998 年形成鮮明對比。那年,洋基投手 David Wells 投出 MLB 史上第 15 場完全比賽。他在自傳《Perfect I’m Not: Boomer on Beer, Brawls, Backaches, and Baseball》中坦承,自己是在「半醉、眼睛布滿血絲、嘴裡酒氣熏天、頭痛欲裂」的狀態下完成的。
如今,這樣的行徑幾乎不可能再出現。大多數先發投手在輪值日前一晚連一滴酒都不碰,更別提通宵狂歡。守備球員或許還會小酌一兩杯,但帶著宿醉上場已經是失傳的「古技」。唯一的例外,大概就是季後賽資格確定時,替補球員頂著香檳宿醉被推上場。
2023 年,費城人替補捕手 Garrett Stubbs 就是經典案例。球隊確定晉級後,他在休息室裡狂灌龍舌蘭、啤酒。隔天帶著宿醉上場,竟然轟出當季第一發全壘打。他笑著告訴記者:「其實我感覺挺好,可能因為我身上還殘留著昨晚的酒勁。」
更多體育延伸:不管是MLB或是NBA,又或是足球、F1、拳擊等相關體育資訊,以及2026世界盃下注及串關下注資訊,絕對要來看看最專業的球爺體育專欄,【球爺不是糗爺】以及金享online
「不是喝酒,而是一起在場」
整體來說,聯盟內部普遍認為少喝酒對棒球是好事。但有些老將也感嘆:少了酒精,想建立真正的隊友情誼更難了。酒精帶來的「無拘無束」狂歡,往往能成為團隊的凝聚劑。蘇格蘭傳奇足球員 Richard Gough 就曾說過:「一起喝酒的隊伍,才能一起贏球。」1986 年那支瘋狂的大都會隊,就是靠著這種共同體驗塑造出獨特的傳奇。
如今,球員們很少再成群結隊夜遊,於是新的傳統誕生了:「排場晚宴」(show dinners)。
在棒球語境裡,「show」意味著高級、頂級的東西。所謂的「排場晚宴」,通常是由幾位資深球員出資,在休賽日租下一家高檔餐廳的包廂,讓全隊享受豪華大餐。遊騎兵的 Jake Burger 曾這樣形容:「牛排館、海鮮塔、三十盎司乾式熟成帶骨牛排。你可能吃不完,但沒關係。」
當然,排場晚宴裡仍少不了紅酒、雞尾酒或波本威士忌。但核心從來不是喝醉,而是——大家能在一起。一位老將說得直白:「重要的是那份友情。不是酒,而是你在場。大家聚在一起,有話題、有笑聲,這才是最關鍵的。」
MLB的新世代
從貝比・魯斯在床頭點滿三明治、啤酒與雪茄,到 1980 年代大都會在比賽中快飲啤酒,再到 Jeter 的夜店傳奇,棒球與酒精的連結曾經如此深厚。然而,2025 年的球場裡,你更常看到的是一瓶酸櫻桃汁、一杯蛋白飲,或是一顆大麻軟糖。球員們依然需要出口來紓壓,只是方式不再是酒精。
社群媒體的放大鏡、大麻合法化的替代選項、競爭強度的前所未有,讓這個世代的球員走上了不同的道路。他們或許少了幾分放浪形骸的浪漫,但也多了專業化的自覺。棒球還是棒球,只是休息室裡的冰箱,從啤酒罐的碰撞聲,變成了酸櫻桃汁瓶蓋的「啪」一聲。那背後,映照的正是整個美國社會,逐漸走向「少喝一點」的新時代。
延伸閱讀:MLB|Carlos Correa在休士頓找回打擊節奏